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九州好不好 > 产品展示 >
亚洲首个世界级剑坛冠军:50岁上奥运会,父亲病危才知其特殊身份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6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2008年4月,北京奥运会召开的4个月前,南京市档案馆收到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——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栾菊杰夺冠时用的那把剑。

栾菊杰将这把具有非凡意义的剑拿出来,无偿捐赠,来表达对我国体育健儿的祝福。栾菊杰,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击剑冠军的亚洲人。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这一年,身披无限荣耀的她已经50岁,走过半个世纪的时光,栾菊杰再次踏上赛场,在祖国的土地上再战。

图|栾菊杰

夺冠

1958年,新中国成立不到10年,栾菊杰在江苏南京的工人家庭出生。

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在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的全力推动下,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,很多新生力量走上体育道路,栾菊杰便是其中之一。

1973年,15岁的栾菊杰进入南京业余体校,一开始她学的是田径,后来改学羽毛球,之后又改为击剑。击剑这项剑类运动,运动员需要一手持细长的弹性钢剑,头带面罩,身穿规定的服装进行比赛,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很少见。

展开剩余91%

几十年后栾菊杰如此形容自己对击剑这项运动的初印象:

“当我15岁时拿起花剑,一开始并不喜欢,觉得是两个蒙面的“鬼”在打架。”

但即使如此,栾菊杰还是坚持练了下来,运动员要经历地日复一日地沉淀,她没落下过。1974年,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击剑比赛中,刚刚学习击剑运动4个月栾菊杰完美展现出自己的实力,一举拿下女子花剑个人亚军。

一年后栾菊杰进了江苏队,1976年,她顺利进入国家击剑队。

图|花剑比赛

1984年8月4日,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个人花剑比赛中,26岁的栾菊杰为祖国拿下金牌,她成为首个在奥运会拿下击剑冠军的亚洲人。

外面的人关注奥运冠军,大多只能看到她身上的荣耀,不过确实,荣耀加身也才更容易被看到。栾菊杰、教练文国刚知道在荣耀的背后,她度过了多少个挥汗如雨的日夜,她经历了怎样辛苦的锻炼。

在做击剑教练之前,文国刚也是个极其努力的选手,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,35岁的文国刚仗剑征战,拿下男子花剑个人亚军,可知实力斐然。

后来栾菊杰拜师文国刚门下,栾菊杰自己很勤奋,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,文国刚也花费自己所有的经历教导、陪伴她,那时文国刚的孩子们年纪尚小,他没有时间回家,就全靠计月娥支撑着家中。

每次文国刚回到家,都喊着“臂疼,腿疼,累死了。”栾菊杰和文国刚一样,也在训练中不断考验身体的极限。

图|栾菊杰在刻苦训练

1978年,栾菊杰血战西班牙马德里,在第2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,最终获得亚军;

1981年,栾菊杰又夺得第27届世界锦标赛女子花剑亚军

1983年,德国举行的第6届国际女子花剑比赛中,栾菊杰获得冠军,成为亚洲第一个在世界剑坛折桂的人。

文国刚和栾菊杰都很高兴,因为他们打破了欧洲人垄断剑坛的局面,文国刚斗志昂扬地告诉栾菊杰:“要打,就正正规规打它个世界冠军,成为天下第一剑。”

栾菊杰随即又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,终于在1984年的洛杉矶,栾菊杰一路持剑厮杀,所有的辛苦都得到回报——她拿下了世界冠军,真真正正成为教练文国刚口中说的“天下第一剑”。

栾菊杰成为世界第一,文国刚也成了冠军之师,每一个勤劳付出的日夜都有了收获。而在比赛过程中,栾菊杰也切身体会到在具有经验、优势的击剑项目上,一些欧洲人的骄傲。

她暗下决心,一定要更加努力训练,掌握技巧,顽强拼搏,一定要让击剑也成为国人的骄傲,如果有更好的学习机会,她定将极力争取。

十年多的严苛训练在消耗着栾菊杰的身体,1989年,正处在运动生涯巅峰的她,因为身患急性肾炎,无奈从国家队退役。

退役了去做什么?摆在栾菊杰眼前的有两条路,一个是留在国家队做教练,培养更多的击剑人才;另一个则是回到家乡江苏省体委任职。

栾菊杰两条路都没有选。

她要趁着这段时间去学习。退役后没多久,栾菊杰就远赴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留学, 学习体育理论与管理,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。

她的目标是进入国际击剑联合会(简称“国际剑联”),去为国人在击剑领域,争取应有的地位。在这段人生的关键时期,栾菊杰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。

结婚后,栾菊杰并没有放弃练习击剑,但她身体患病,再加上年龄大了,长辈们都希望她能早些生育孩子,以免错过最佳生育年纪,将来对身体更加不好。栾菊杰就一边说服家人,一边治病,同时又没有放弃学习,一直在进行针对性地训练。

1991年,栾菊杰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,因为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,她作为母亲当然要好好照顾孩子,也因此放弃进入国际剑联的机会。同时,因为加拿大政府对残疾儿童的抚养有特别完善的资助政策,栾菊杰与家人长居加拿大。

图|栾菊杰

在很长的时间里,栾菊杰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担任全职教练,从一开始的几十个人,都后来人越来越多,这家击剑俱乐部在加拿大已经很有名气,人们来学击剑,栾菊杰就拿出最大的耐心与诚心去家,很多人都习惯称呼她为“击剑妈妈”,她总觉得很温暖。

为感谢栾菊杰为击剑运动做出的贡献,加拿大当地人专门为她举办了一项公开赛,名字就叫“栾菊杰击剑公开赛”,这样的殊荣实在是不多见的。

在做教练的这些年,她也在不间断地参加一些比赛,所有人都以为,随着年纪增长,这位昔日的“花剑女皇”再也不可能回到奥运赛场了。

但栾菊杰,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惊讶不已的选择,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个选择不是她做的。

图|栾菊杰

50岁参加奥运会女子花剑比赛的第一人

2001年7月13日晚上,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: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。

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回国内,人们欢欣鼓舞,成千上万群众涌向天安门,肆意释放内心的狂欢与激动。

栾菊杰通过电视直播,也看到了这个消息,她与屏幕前面千万万万的观众一样,内心澎湃,我们祖国申奥多年,终于盼来了这一刻,其意义是无比非凡的。

内心的斗志好似在被悄悄唤醒,她萌生出重回赛场的念头,但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。

丈夫顾大进和栾菊杰提起了这件事:“你是中国第一个世界花剑冠军,200年奥运首次在中国举办,你若能参加,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。”

“不可能,不可能,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个老太婆了......”栾菊杰的第一反应是怔住,然后连连摇头。

这一年,栾菊杰已经43岁,7年后北京奥运会举办,她50岁。

图|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

2006年底,栾菊杰带着学生们前往温哥华,参加加拿大全国锦标赛,这场比赛同时也是加拿大选手争夺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,栾菊杰看着几场比赛过去,佼佼者却寥寥无几,甚至距离奥运水平还有些差距,栾菊杰有些着急了。

她找到加拿大击剑协会的负责人,申请进入国家队,并决定参加奥运积分赛。

这么多年来,栾菊杰一直投入到培养击剑人的事业上,没有参加国家大赛,她的名字下面没有任何积分,是否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还尚未可知。

很幸运的是,加拿大剑协破格同意了她的申请,毕竟她的实力人人皆知。但在参加奥运会之前,栾菊杰依然要辛苦备战,先参加一些比赛,视成绩而定参加比赛的资格。

丈夫很支持栾菊杰,他如此栾菊杰的精神:

“你去北京奥运会参赛,应该是对‘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’的最好解释了,也应该是运动生涯的最好结局。”

“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”,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。

图|中国申奥代表团庆祝北京申奥成功

那段时间,栾菊杰重新开始,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,她都坚持跑步,加强体能训练,比起年轻人们,身体情况是她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大挑战,她必须过五关斩六将,才能拿下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。

她的身体、心理都面对着极大的煎熬与挑战,有时候安静下来,她回想,自己已经年过半百,也已经得过很多奖项了,为何还要与那些比自己小上二三十岁的孩子们去竞争。

想到这里,情绪就很崩溃,整个人也会陷入迷惘,丈夫总是很恰好地安慰她,她在外比赛,丈夫会给她打来电话,询问比赛情况:“打完了吗?怎么样?”

听着丈夫温暖的声音,栾菊杰那些不好地情绪一下子释放出啦,她鼻子一酸:“打得不好,我不想再打了。”

丈夫在电话那头轻声询问她为什么,栾菊杰就把自己一路比赛以来,心里的不痛快与难受一股脑地倒出来,诉说着自己在这场征程中的煎熬。

丈夫安慰她:“你很久没有世界大赛了,一时不能适应,过一阵就会好的,你就权当这次出去比赛是旅游好了......”对已经过了最好年纪的栾菊杰而言,这次比赛的困难与激烈都是她始料未及的,她必须做很多准备,甚至要比年轻人更努力才行。

丧气时,她就鼓励自己:“决定了某件事情,就尽全力去做,并且去做好它。如果遇到了一点挫折就退缩,那还配做一个运动员吗?”她常常用这样的话给自己打气。

图|栾菊杰

当然,栾菊杰要面对的困难不止这些。

在加拿大,国家队是遇到重大比赛是临时组建,参加不参加奥运会是个人的事,费用是由自己承担,她去比赛,意味着无法工作,也就没有了收入,训练过程中的花费已经很大了,在这样下去,她所在的击剑俱乐部难免会受到影响。

此外,还有一点,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,心脏上安装的起搏器随时都需要做手术更换,她作为母亲怎么能不在身边。

再加上身体的极度疲惫,栾菊杰实在需要一个调整和休息的时间,而那段时间正好要参加国家队集训,她若休息,就无法参加集训,栾菊杰试图与教练沟通这件事情,但教练给出的答复是:不参加集训,意味着放弃比赛。

该放弃吗?栾菊杰陷入了纠结与迷惘中,加拿大剑协给她打来电话,催她给个回复。

图|栾菊杰

丈夫询问栾菊杰的想法,问她是否真的决定放弃,栾菊杰六神无主,脱口说道:“你为我做决定吧,你说去我就去,你说不去我就不去。”她把这个难题甩给了丈夫,然后挂断电话,就好像了却了一桩麻烦事一样。

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,丈夫给加拿大剑协的答复是肯定的,栾菊杰深情地告诉丈夫:“谢谢你,还是你了解我。”

她最终没有放弃,在高强度的集训下扛了下来。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如期举行,栾菊杰以50岁高龄代表加拿大代表团,参加花剑比赛,获得32强的成绩,随后再次退役。

她是历史上50岁参加奥运会女子花剑比赛的第一人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栾菊杰说:

“希望用我的行动影响中国的下一代,让他们不忘奥运精神、吃苦的精神、忘我的精神。体育是最能够振奋人心的力量。我要站在这里, 就是要告诉年轻队员,有一线希望,就永远不要放弃!”

对50岁的栾菊杰而言,参加在祖国大地上举办的奥运会,是她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,她在赛场上留下属于她的传奇,让人们为之惊叹!  

图|栾菊杰

父亲的特殊身份

讲起栾菊杰的故事,总还想趁此说一说关于她父亲的事。

栾菊杰的父亲叫栾友山,这个名字似乎很多人不知道,但在2019年,栾菊杰父亲栾友山病危时,孩子们整理他的私人物品,大家才发现他深藏了七十多年的卓越功勋。

1949年,栾友山曾跟随人民解放军四十四师,参加西南战役。

渡江战役之后,国民党军主力丧失殆尽,残余部队纷纷溃逃至西南等地,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与第一、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刘伯承、邓小平、贺龙的指挥下,进军西南,这就是浩浩荡荡的“西南战役”。

这场战役,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数省广大地区,彻底粉碎国民党蒋介石企图盘踞西南地区的意图,而栾友山就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个伟大战士,他在战中担任机枪手。

西南战役结束后,栾友山还参加了巩固国防、以及剿匪征粮的工作。1950年到1954年,他多次获得特等功、三等功等荣誉。1955年,栾友山来到南京矿山机械厂、五金二厂工作,成为一名工人,继续为我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。

图|指挥西南战役的我军领导人

栾友山几乎不提及自己过往的功勋,哪怕卧于病榻,他也不愿提及当年的战绩,他总说:“不能讲,不能天天讲,立功有什么了不起!”但实际上,英雄的名字更应该被后人记住,没有战士们的立功,又何来今日盛世。

父如栾友山,女有栾菊杰,父女二人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,是值得人尊敬的一家人!

发布于:天津市